当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生态持续释放裂变效应,从国产大模型突破到千行百业智能升级,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标注出鲜明的"上海坐标"。
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智算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多家企业和机构——"城市数字底座"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展现了算力赋能科技创新的潜力;在宝钢股份智慧工厂,大模型正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上海电力大学、新致软件等企业和高校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在垂直场景积极探索AI的落地应用。
作为国内首个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上海超算中心采用全栈国产化方案建设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其峰值速度达到100PFLOPS(FP16)。
“上海超算中心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机会。2023年率先部署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面向科研和高校、企业等,从硬件、软件到开发工具、应用全部实现国产化。”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李根国介绍道。
依托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企业可通过市级科技创新券享受最高每年30万元的算力补贴,部分区域提供叠加配套支持。在国产算力浪潮下,上海已形成"超算中心平台支撑+企业场景创新+高校人才储备"的良性生态,正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等领域孵化新一代产业智能解决方案和生产应用。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应用技术部部长王涛介绍道,平台提供包括端到端模型训练、交互式模型推理、API接口服务、垂直领域知识库增强、智能体开发、私有化部署、蒸馏与轻量化等在内的多样化的人工智能算力服务。
平台上线以来,参与孵化了东方御风、龙吟等多个行业大模型,支撑了中国商飞、中科院药物所、中核八院、思必驰、阅文集团、上汽集团等近百家用户,覆盖金融、医疗、科研、教育、制造等行业。其中,东方御风大模型是首个工业流体仿真计算大模型,较传统CFD仿真速度提升1000倍,支持多种飞行参数泛化推理。龙吟大模型是首个核工业领域大模型,构建首个10G以上核工业领域的多模态核专业知识语料库。
李根国透露,对上海超算中心来说,接下来会有更大规模的建设。“算力本身技术迭代很快,一年半年就要更新。我们也面临着机会,就是新算力的提升,下一步会有更大规模的算力。现在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培养生态、培育用户。”
据悉,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和“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目标,上海超算中心正在积极规划未来算力平台建设,同时打造算力调度平台及国产算力芯片测试平台,构建超智融合新范式。
【编辑: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