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有望再添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8月29日晚,上交所官网显示,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当日科创板IPO上会获得通过。这意味着该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模式、合规性等均符合要求,即将在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
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及90nm技术节点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经过多年行业深耕,该公司已实现境外同类产品替代,打破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国外垄断。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恒坤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0.9亿元、0.97亿元。2025年1月—9月,恒坤新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至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8%至27.82%。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后,将加速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强化产业链整合,以实现持续发展。
开拓境外市场:借助上市成功的契机,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将产品推向更多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逐步实现全球市场布局。
提升产能: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需要提升产能以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可能会规划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或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的生产规模和效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吸引更多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入。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打造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为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营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产业链整合:考虑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产业链整合。向上游延伸,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控制;向下游拓展,加强与芯片制造企业的协同创新,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